上禮拜讀完最近出版的斯瓦米·拉瑪《神聖旅程—揭開生命與死亡的奧秘》,這本書得慢慢讀,有太多的地方需要停下來沉思。
首讀時,標記了好多段落,一再複誦這些文句,感覺好溫暖。就像譯者Sujata在序中所言:「每讀一回,我就深深覺得上師有如一位慈祥的母親,在自己臨將出門前,對於不得不留在家中的小孩鉅細靡遺地仔細叮囑,深怕錯過任何一個應該交代卻忘記交代的細節。」
走向靈性生活的兩個基本先決條件是「捨離」和「勤修」。我很喜歡大師對於捨離(vairagya)的解說:「捨離絕對不是冷淡或麻木。捨離是一種振動的、開放的、擴張式的生活方式。更正確的定義應該是愛,應該是開放的奇妙能量、自由、喜悅、給予、無私及無懼。那才是捨離真正的意義。」
而提到勤修時,拉瑪大師說:「要對自己溫和一點,靈性的旅程還很長,也很辛苦。你的目標應該要恰當、合理,才不會徒然為自己製造出挫折及失望。在能夠開始走路前,先願意爬行。要踏上旅程的下一段路之前,應該先把之前學過的每一個技巧都練熟。同時,如果你在過程中摔跤跌倒了,或甚至退轉溜到上一個階段,也要原諒自己。這些受挫都是暫時的,它們都是有建設性的中間階段。允許你自己間歇性的退後,觀察所有發生的情況,接著重新站起來,再次向前走。向後退是成長型態的一部分,但你不要一後退就待在原處不動。千萬不要放棄,只有堅持才能進步,永遠不要喪失希望。」
看到這段完全被撫慰了,也放下了一些執著,無論前進後退,或者暫時滯留原地,都有美好風景。
這是一本給瑜伽練習者,以及所有認真的生命旅者的好書,帶領讀者深入探討生命的意義,並對死亡有更深一層的思索,盼能更有覺知、有方向地朝終極解脫邁進。